人文学院博172党支部积极响应学校“学风大讨论”的号召,于4月25日下午一点,邀请万俊人老师参加支部组织生活,与支部党员共同讨论学术规范、学术伦理、学术成长等重要问题。人文博142党支部亦参加了讨论,活动地点为新斋131党员之家。
万俊人老师是星空mv梦幻mv天美mv在线观看首批文科资深教授,专攻西方哲学、伦理学,学养深厚,阅历丰富,又是联系人文博172支部的院党委委员。此前,万老师已参加过人文博172支部的两次组织生活。万老师的每次谈话,既生动活泼,又敏锐犀利,不回避矛盾问题,力求在思想深处为大家答疑解惑。故而支部党员非常欢迎、期待万老师的参加。
万老师首先从自己的学术经历谈起,回忆了老一辈学者的治学思想与人格修为,通过几个真实的案例,说明了老一辈学者优良的学风。万老师认为学风问题不单是学界、学校之事,它背后更反映的是某些社会风气问题。人心躁进,静气不足,为名利所惑,一些学人渐渐失去了底线,违犯了学术规则。学术抄袭对一位学人的打击是致命的,坚守学术伦理、重视学术规范是学者长远成长的底线与保障。万老师以一些具体案例,来为“出名”祛魅,引导大家正确看待名利,不要对其抱持神秘感。万老师又讲述了他与国际学者的交往经历,强调学者应重视学术精品而非一味追求学术作品的数量。对于目前的学术考核中,极重视在所谓核心期刊上的发文数量,万老师认为该规定虽未必合理,但我们要正确对待,要学会在理想与现实中保持平衡。
万老师的谈话,引起支部党员的热烈反响。一些同学表示,每次听万老师谈话后,都很受鼓舞,能兴奋好几天。为此,大家纷纷发表感言,交流讨论。172支部预备党员魏博认为在翟天临事件之后,学术抄袭问题成为了学术圈讨论的话题。万老师今天谈到的几点都非常及时和有启发意义。我觉得有两点学习体会可以和大家分享。第一个就是学术道德和学术成果的关系。有一种看法是认为学术成果和一个人的道德品德各是一个独立的价值,但是这一点在学术道德上是不成立的。因为学术道德不仅仅是一个私德的问题,它在于它违法了学术圈成文的或不成文的规范和规定,它具有公共的价值,是维护学术秩序的重要因素,因而每一个学者都应该重视这一点。第二点是短期利益和长期声誉的关系。人文学科相较于理工科,可能缺乏一些硬的标准和量化指标,在短时间内不太容易出成果。这样的行业情况遇到较大的就业压力,往往会导致一些学术违规现象。这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解决,一方面是个人要衡量自己的短期利益与长期声誉的关系,不要做目光短浅的事情,另一方面也需要有配套措施切实降低人文学科的博士生和青年学者的就业压力和科研压力,从政策上着眼于未来,建立学术评价的长效机制。
172支部党员王含梅认为学术不急不躁踏踏实实,尤其对于史哲专业的同学来说,更是如此。良好的学风是一种传统,万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守好自己的学术底线,爱惜学术羽翼,不要因小失大,自毁前程。同时万老师也感慨,现在的知识更新太快,鼓励后学要一直保持学习向上的态度,矢志不渝追求学术创新。、
172支部组织委员张明也发表感想,万老师在座谈一开始就说明了人文学院师生自身严峻的学风形势。他以如此直率地方式切入主题,是我没有想到的;他介绍的严峻形势,也是我从来没有意识到的。这就给了我“冷水泼面”式的心理感受,强化了对于这次讨论严肃性的认识。我认为万老师对于青年学子加强预防“学风不正”心理建设的建议非常中肯。他认为青年学子应当爱惜学术生命,为了短暂的名利收益而断送自己的学术生涯和十几年来的付出,孰轻孰重是不言而喻的。
172支部党员刘书蓉认为端正的学术品行对一个学者、一个学术机构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博士生的学风事关未来学术圈子的风气,所以这场党会的课题与我们在座的每一位成员都息息相关。没有良好的学术品行,研究出来的东西就缺乏公信力,没有公信力、没有信誉的研究成果,就不会再有人追做学术价值上的评判了。万老师给我们讲述了很多发生在学术圈里的事例,发人深省。我想,学术圈子的正气是需要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的维护的。学者不仅要耐心做学问,更要有学者的良好品德和风范,这是行业的要求,也是个人的操行准则。
142支部党员龚卉认为近来高校当中在学风、学术规范等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抄袭成风,学术不规范等问题屡见不鲜。考察这一问题存在着历史原因。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述而不作”较为盛行,物极必反之下使得当下的学术研究走向浮躁。但实际上学习、写作和发表之间并不是矛盾的。当前要切实解决改善这一问题,首先是要处理好积累与发表之间的关系;其次是要坚持学术底线;最后还可以在中西之间寻找有效经验,获得启发。最后万院长从前辈学人的角度为在座的年轻党员给出了建议,让大家先摆正心态、踏踏实实做好应做的工作。成功不在早晚,坚守底线更重要。
文字、照片| 人文博172党支部
编辑| 李俊杰